-
自“走村入户进寺庙”消防宣传活动开展以来,日喀则市消防救援支队聚焦提升农牧区群众及宗教场所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与自防自救能力,通过深入开展排查隐患、精准知识普及、强化实操演练、拓展宣传渠道等综合措施,推动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PART.01 全面排查隐患 筑牢安全基础
支队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基层开展地毯式排查。在农牧区,宣传员走访1589个村(社区),入户排查老旧线路、取暖设备(炉灶、电暖器)安全使用、易燃可燃物(草料、柴火)堆放、燃气规范操作及疏散通道畅通等重点环节,累计发现并指导整改隐患2000余项,有效消除大量“看得见”的安全威胁。针对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支队重点排查酥油灯供奉密集区管理、电气线路敷设、消防设施器材(灭火器、消防水池)完好性及疏散通道畅通情况。通过联合寺庙管理方建立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与时限,并对重大隐患跟踪督办,成功推动多座寺庙完成电气线路改造、增配更新灭火器材等关键整改,显著提升了宗教场所的消防安全水平。
PART.02精准开展宣传 普及消防知识
支队针对不同受众特点,量身定制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面向农牧区群众,内容紧密贴合生产生活实际和季节特点,如冬季侧重取暖安全(煤炭、炉灰处置);春夏季强调草原防火法规、煨桑祭祀安全、雷雨天气防雷防火;常态化普及安全用电(防老化、防过载)、燃气常识、儿童防火及初期火灾扑救知识。讲座摒弃说教,采用“微课堂”“院落会”“田间地头唠安全”等灵活形式,运用藏汉双语及大量本地化案例、图片视频,确保语言通俗易懂、入脑入心。在寺庙,讲座深度融入宗教文化,重点剖析酥油灯、香烛、唐卡、经幡等宗教物品火灾风险及管理规范,讲解木质结构建筑火灾特点、蔓延途径,普及电气火灾预防、消防设施使用维护知识,强调法会节庆期间防火疏散要点。注重与僧侣互动答疑,巧妙融入“守护生命财产安全是善行”理念,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接受度。活动开展半年多来,累计组织针对性知识讲座300余场,覆盖受众超10万人次,有效填补了消防安全知识盲区。
PART.03强化实操演练 提升应急能力
支队将提升实战能力作为关键环节,大力组织贴近场景的实操演练。在农牧区,组织村民重点演练家庭油锅起火扑救(锅盖窒息法)、液化气罐起火处置(湿布覆盖关阀)、电器初期火灾断电扑救(使用灭火毯、干粉灭火器)以及灭火器规范使用。演练突出“动手做”,确保每位参与者亲身体验,宣传员现场纠错指导,直至掌握要领。在寺庙,定期组织僧侣及寺管会成员开展全要素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涵盖报警、初期扑救(针对酥油灯、电气、经幡等典型火源)、引导信众疏散(熟悉复杂逃生路径)、伤员简易救护及消防设施实操。支队着力指导寺庙建立微型消防站或义务消防队,对骨干成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器材使用和战术配合,打造寺庙自救的中坚力量。累计组织各类实操演练300余场次,参与群众、僧侣超10万人次,显著提升了基层应对突发火情的信心与能力,多起因处置得当的初期火情成功避免了大灾发生。
PART.04拓展宣传渠道 营造安全氛围
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同时,支队积极创新宣传载体,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充分发挥“流动消防宣传车”灵活优势,将其打造为深入乡镇街道、牧区草场、寺庙周边的“移动宣传站”,循环播放藏汉双语安全提示、警示教育片和公益广告。激活“村村响”大喇叭系统,建立每日定时播报机制,用亲切方言土语播报防火要点和应急知识,让安全之声融入日常。广泛发放、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和手册,便于群众和僧侣随时获取安全信息。依托支队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消防安全知识图解、活动纪实、火灾案例剖析以及藏语配音短视频。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发力,为群众提供“随时点、随时看、随时学”的便捷通道,使消防知识突破时空限制直达指尖,深化了“走村入户进寺庙”消防宣传活动的整体成效。累计举办4060场次的消防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入户宣传覆盖6.62万余户家庭,直接接触并教育覆盖25.85万余名群众。
自“走村入户进寺庙”消防宣传活动开展以来,日喀则市消防救援支队聚焦提升农牧区群众及宗教场所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与自防自救能力,通过深入开展排查隐患、精准知识普及、强化实操演练、拓展宣传渠道等综合措施,推动活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举报